当前,各行各业几乎都在深入研究碳达峰、碳中和问题,建筑业是减少碳排放的重点领域,倍受各方关注。建筑业该如何减少碳排放?近段时间不少专家和企业家代表都在热议,一些地方也相继出台了建筑领域碳达峰行动实施方案。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江亿表示,据初步测算,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建筑屋顶面积达273亿平方米,保守估计可安装光伏20亿千瓦时,年发电量可达2.95万亿千瓦时,占未来我国电力总量的23%。在城镇建设上,经测算,我国城镇建筑屋顶光伏可开发量为8.3亿千瓦时,年发电量可达1.23万亿千瓦时,可满足城镇建筑自身30%~40%用电量。“因此,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以屋顶光伏为核心的新型农村能源系统,能在很大程度上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北京交通大学碳中和科技与战略中心主任王元丰也提出了类似看法。他认为,未来建筑不仅是供人们居住、工作的构筑物,还可以成为“一座发电厂”。布置在建筑上的光伏发电板、风机,会产生电力供应建筑自身,多余的电则输入电网。不同“建筑发电厂”连接在一起成为能源互联网,能源互联网与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结合,可对建筑物不同时段的能源生产和消耗进行监测分析,并在使用中进行智能调控,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在地方实践方面,湖北省宜昌市发布了《宜昌市建筑领域碳达峰行动实施方案(2021~2030)》,成为全国较早发布建筑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城市之一。根据此方案,宜昌市将主要采取“八大措施”促进产业用能结构调整,推动建筑业绿色转型。具体包括:提升新建建筑能效、高质量发展绿色建筑、实施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加快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应用绿色建材、大力实施绿色建造、提升建筑运行管理、推进农村建筑节能。此外,宜昌还大力倡导市民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降低建筑运行能耗。
在国务院研究室工交贸易司原司长唐元看来,“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于第二条路径,他认为发展立体园林住房是一项有力措施。“立体园林住房相当于将别墅建到空中,集碳汇房、健康房和庭院房于一体,如果在城市大规模建设立体园林住房,幢幢高楼吸碳吐氧、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热岛效应’,城市将从‘火柴盒’水泥丛林变为绿色森林。”
当然,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产业链协同发展非常重要。减碳可能会增加企业的额外成本,如果不同企业间产业链不能协同发展,将容易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在此背景下,设计更为细化的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以及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非常有必要。
值得欣慰的是,在建设领域,建材、施工、房地产等很多产业链上的企业都非常重视碳达峰、碳中和问题。据招商蛇口城市研究院院长孟伟介绍,目前该公司推出了一系列减碳举措。例如:推进装配式建筑及装配式精装的应用,施工过程将减少50%碳排放;应用节能新技术,商办、园区及酒店项目将减少碳排放20%;逐步提升绿色清洁能源应用量;推动建筑智慧建设及数字科技成果应用;建立绿色供应商管理体系,推行全生命周期总成本最低招标采购模式。
“过去十几年,房地产等重点行业对于绿色建筑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接下来,应在‘双碳’目标实现的历史进程中起到同样作用,抓住发挥绿色领导力的机遇,进一步将企业做得更大更强。”从事绿色发展战略研究的北京柠檬树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俊鹏如是说。
在他看来,各大企业以实际行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要从6个环节重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是资金获取环节,可以拓展融资渠道;二是土地获取环节,可以增强拿地的竞争力;三是策划设计环节,融合绿色技术打造硬核产品力;四是施工建造环节,通过碳配额的管理,降低供应链环保风险;五是产品销售环节,可吸引高价值客群,新一代购房群体更关注产品的低碳环保;六是持有运营环节,可通过碳排放量交易获利。“各大企业应尽早搭建碳资产管理体系,真正深刻理解碳的价值,这将成为未来企业运营的核心竞争力所在。”